【精彩回顾】黑与白的奏鸣篇章——焦飞虎钢琴音乐会
2018/3/5


      说来巧合,2018年我的新年新篇章是从奏鸣曲开始的。过年期间我是在聆听肯普夫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度过。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场音乐会则是由焦飞虎老师的一场奏鸣曲演奏会开启。这场演奏会曲目选择十分有趣,从巴洛克时期的斯卡拉第到追求神秘主义的斯克里亚宾,可谓是场“奏鸣曲马拉松”。




      奏鸣曲起源于意大利,作为巴洛克时期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曲式,最开始是以三重奏鸣曲存在,通常是作为业余爱好者来演奏。D-斯卡拉第的出现大大拓展了键盘乐器的表现形式,虽然他所作的500余首奏鸣曲都是单一乐章,但在当时也有十分高的艺术价值。



      但焦飞虎把斯卡拉第的四首作品放在下半场开场连续演奏。仿佛是一首作品的四个乐章,在乐曲的发展上也支颇具有统一性,看出了演奏者选曲的良苦用心。在曲目的演绎上,演奏者也把握住了当时巴洛克时期音乐典雅的感觉,每个音符都十分的晶莹剔透。



      焦老师以海顿的第六十号奏鸣曲开场。这是海顿的晚期钢琴奏鸣曲,这时海顿的奏鸣曲风格也日臻成熟,也基本将奏鸣曲的形式固定下来。演奏者在作品一开始的颗粒音型把听众一下带入到音乐中。第二乐章的慢板表现了演奏家出色的触键感,营造出忧郁的画面,感觉整个人都陷入了音乐中。



      也许是名版听的太多,接下来的贝多芬第七钢琴奏鸣曲整体给我个人的感觉倒是中规中矩,但也基本完成了兰兹所评价此曲“最富有交响性的奏鸣曲作品之一”的任务。第三乐章的处理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的,充满了春光般温暖、欢欣的气氛与前一乐章形成了极端的对比。优美迷人的小步舞曲抵消了之前慢板里阴暗紧张的悲痛气氛。



      作为旅俄演奏家,焦老师最后演奏的斯克里亚宾更是本人的拿手好戏。焦老师用独特的音色来给听众描述出不同平常作品的色彩。左右手的乐句仿佛两个人在交流,同时这首曲目也十分考验技术,但焦老师也都出色的完成任务。结束了这场“奏鸣曲马拉松”,我感到的没有疲劳只有脑海中那干净音符编织成的美妙世界。欣赏完这新年第一场高质量的惠民音乐会后,我们更期待大剧院后续将要献给广大乐迷朋友们的精彩演出了。



       2月25日下午14:30,艺术家焦飞虎还为临沂的钢琴学习及爱好者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大师课,在大师课上,焦飞虎对每一位上台的琴童都亲自手把手指导,纠正了孩子们弹琴误区的同时,也让琴童们对乐曲的理解提升了不少。本次大师课使用顶级钢琴品牌施坦威,琴童不仅学到了钢琴音乐知识,而且还获得一次难得的现场演出锻炼的机会。



      在与现场的观众互动中,谈到孩子琴技学习与音乐作品的情感把握,焦飞虎表示,钢琴技术可以通过练习来得到逐步提升,但是对于音乐理解和艺术感知的程度,却因人而异,这就需要跳出音乐的本身,去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同时从诗歌、绘画等其它的艺术形式中寻找艺术表达的共鸣,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与人生经历,在人生有了足够的积累之后,音乐情绪便更容易把握和表达。



      焦飞虎,北京交响乐团驻团指挥,莫斯科国立模范交响乐团客席指挥,黑龙江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曾任莫斯科国际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俄罗斯 “柴可夫斯基”金质奖章获得者,全俄青年钢琴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法国巴黎斯克里亚宾国际钢琴大赛亚军。作为钢琴家,他善于深刻挖掘并客观诠释作曲家的创作思想及其内涵,评论界称赞他的演奏风格“深邃细腻、悠扬深情、真诚自然、独特鲜明”。近年来,在举办独奏音乐会以及参与室内乐演出的同时,他还与指挥大师谭利华、穆?安纳马梅多夫、安?列文等合作,在中国、俄罗斯和乌克兰多次成功举办钢琴协奏曲巡演。




艺术评论:曹天琦

艺术摄影:邢连绍、张雪松

文字编辑:张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