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大剧院logo
弓弦奇缘——琥珀四重奏音乐会
2016/6/6

杏子的金黄和轻柔的风,承载了许多感情与期许,送来了六月。目送着耀眼的太阳,国内顶尖四重奏琥珀四重奏音乐会开始了。

 



“嫉妒”探戈


“嫉妒”探戈是丹麦作曲家雅克布·盖德在回家乡的船上所做的,此曲揉合了传统欧洲的典雅、和吉普赛的热情,发表之后大受欢迎,曾一度被称为二十世纪最有魅力的探戈舞曲(Tango)。这个极富戏剧性的片段为一部无声影片所做,之后就成为久演不衰的旋律,被大量的引用和诠释,盖德先生也因此而“一曲成名”。作品为他带来了丰厚的收益,甚至足够在他身后成立一个基金,用来奖励丹麦的青年作曲家。

 

乐曲有一个凛冽而纤弱的小提琴开端,在骤然跌落的情绪里,乐团送出“嫉妒”主题。探戈的节奏刚强有力,乐曲有着冷峻的姿态和严肃的表情,然而在一段控诉似的合奏之后,情绪也迅速得到释放,优美和宽宏的乐段继之而来,直至结尾——六月天,情人脸,一个小女人(或者小男人)瞬间的嫉妒被惟妙惟肖的刻画出来。

 

嫉妒是“人之常情”,我们每个人都不小心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小嫉妒。于是在作曲家精湛的描绘里,听者会觉得这个心境仿佛如此真实,似乎还带有一些默契。但“嫉妒”不会影响我们的好心情,就像这乐曲一样:来得壮烈,去得潇洒,不留痕迹。

 



在临沂这座唯一的音乐厅里,我们无数次听到莫扎特的乐曲。莫扎特三岁开始练习键盘,四岁开始作曲,六岁开始欧洲巡演,九岁写下第一首交响曲。如果音乐史上果真有“神童”,那么他只能是莫扎特。


莫扎特的室内乐作品形式非常多样。除了常见的弦乐四重奏、五重奏、钢琴三重奏、五重奏以外,他为几乎所有的管乐器都写过室内乐作品。这其中当然不乏迎合之作,因为他的学生们所会的乐器都不尽相同。尽管如此,这些作品的好听程度丝毫不逊于其它作品,同样不容错过。莫扎特唯一不喜欢的乐器是小号,因为他从小就非常讨厌这种铜管乐器的音色,甚至到了闻之色变的程度。在莫扎特九岁那年,为了帮助他克服对小号的恐惧,父亲打算面对面的为他亲自吹奏一段,可是父亲的小号还没有吹响,小莫扎特已经脸色苍白的晕倒在了地板上。


莫扎特的室内乐同样保持着他惯有的精致优雅的风格,听来让人十分的放松和愉悦。其中有一组题献给海顿的弦乐四重奏(共六首)很是著名,编号分别是K.387,K.421,K.428,K.458,K.464和K.465。例如,D小调的那一首(K.421)主题对比鲜明,音乐织体细密,非常值得一听。C大调的那一首(K.465),新颖别致而又自然流畅,是所有室内乐经典曲目当中最为人们所喜爱的作品之一。莫扎特用了将近四年时间才完成这组作品,之所以花费这么长时间,主要是因为自从与萨尔斯堡大主教正式分手之后,莫扎特只能靠稿费来维持生计,而当时他最受欢迎的作品是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所以他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这类作品上,而只能利用空余时间来创作这些没有任何“利润”的弦乐四重奏。当海顿听到这组作品时,他对莫扎特的父亲说:“您的儿子是我所知道的最伟大的作曲家。他不但具有卓越的艺术品位,而且掌握了高深而娴熟的作曲技巧。”

 



接下来是

《莫扎特C大调弦乐四重奏No.19, K465, “不和谐”》


第一乐章 柔板——快板

只需听完第一乐章的开头几个小节,你就能够明白这首作品名字的来历了。这段缓慢的柔板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听来,也许并没什么特别之处。但在莫扎特所处的那个年代,这短短的几个小节已经足够怪异,以至于赞助者们把收到的乐谱又退给了出版商,因为他们认为这个部分印错了。甚至直到十九世纪,还有人试图把这个“不和谐”的部分修改得更加“完美”。


实际上,这个缓慢的引子并没有完全背离传统。在这里,我们可以听到一个四音符的主题,而它也是整个乐章最重要的基本素材。在稍显灰暗的沉思性的引子结束之后,音乐变得轻松起来。在这段快板里,莫扎特引入了一段天真纯朴的小提琴旋律,我们从中再次听到了那个四音符的主题,只是这一次它转入了更加欢快的大调。


与其它传统的古典弦乐四重奏一样,这个乐章同样采用了奏鸣曲式。主题的呈示十分清晰,首先是C大调,然后转入G大调。四音符的主题则贯穿其中。在发展部里,音乐变得更加激烈,情绪也更加紧张,主题在经过了多次发展变化之后,又回到了主调。再现部后半段,音乐回到快板开始时的温柔和纯朴,于是整个乐章结束。




第二乐章 如歌的行板

这段“如歌的行板”同样采用奏鸣曲式,旋律如咏叹调般优美抒情,而这也是所有叫做“如歌”的乐章的共同特点。在聆听这类乐章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它的旋律上。

尽管“如歌”是以旋律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和声就可以被忽略了。实际上,这个乐章的和声编写非常巧妙,很好的补充和丰富了稍显简单的主题。莫扎特在几处地方使用了大提琴来连接小提琴的独奏声部。而在主题转到属调的时候,他使用了几节互模式的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奏。更为神奇的是,当主题返回主调的时候,天才的莫扎特使用了相同的乐句作为连接。




再现部里使用的依然是呈示部的音乐素材。除了一些装饰音和节奏上的修饰,我们又一次听到了那如歌的旋律和优美的和声。当乐章临近结束的时候,音乐的速度渐渐放慢,并静静的停止在最后一个音符上。




第三乐章 小步舞曲:小快板

第三乐章是一段复合三段体式的小步舞曲,这种曲式在当时非常流行。乐章开始,小提琴奏出一个跳跃的半音阶主题,为作品带来一种活泼向上的气质。在整个乐章里,莫扎特不断的转换、分解这个主题,让它以各种各样的面貌出现。不过,莫扎特最喜欢做的还是用不同的乐器来交替演奏一个主题。仔细听,这种手法非常有趣。随后,乐章进入了更加跃动的中段,大提琴的切分节奏和音量的突然变化使这个乐段给人一种不安定感。最后,音乐又回到了传统的小步舞曲。这一次,重复段被省略,整个乐章在平稳中结束。




第四乐章 很快的快板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总结这个乐章,那就是“上升”。从第一个小节开始,音乐就带领我们踏上了前进的旅程。激情饱满的旋律,轻松跃动的节拍,强烈的和声张力,以及有力的模进,所有这一切都引领着我们不断上升。另外,这个乐章到处都是一些短小而可爱的旋律,它们像水泡一样随时随地的出现,又在转眼间消失无踪,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最后一个乐章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奏鸣曲式,但是莫扎特对于尾声的精心处理却使它较之同类作品显得略胜一筹。所有乐器忽而合奏,忽而有各自发展,如此反复数次之后,所有乐器一起奏出了一个华美的和弦,乐章结束。

 



大提琴手杨一晨是琥珀四重奏的队长,为观众娓娓道来莫扎特的故事,带我们赏析着每一段乐曲。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位杨一晨式的音乐老师,那些年上过的音乐课不会是休息课,也不会是无聊的理论填鸭课,也不会是看不懂的乐谱,对于学习乐器的孩子来说,勤学苦练固然重要,有良好的赏析和音乐环境也是不可或缺,现场的小朋友好幸福。下半场的演出开始后,杨老师又为我们带来了门德尔松的故事。

 

在1827年到1847年之间,门德尔松创作出了六首弦乐四重奏,而且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已经开始创作第七首了。作品44号的三首四重奏是门德尔松在幸福的蜜月及新婚的第一年内创作的,它们显示出了一种古典主义的倾向。最后那首与前作迥异的四重奏充满了冲击性的对比,被普遍认为是门德尔松对他的姐姐的去世的一种回应。


OP.44 第三号,第四号,第五号,应该体现出一种矛盾和斗争,但其实却不然。这三首四重奏创作与门德尔松的新婚期间,他的妻子塞西尔是一个近乎理想的美貌少女,各方面都表明门德尔松的婚姻是无比幸福的。然而这种幸福有时某种意义上的不幸,它导致了这三首作品的贫弱。门德尔松的这场婚姻是顺利的,爱上了美丽的塞西尔后,生性羞怯的门德尔松以一种奇怪的方式:让自己和恋人先分开一个月,来考验他们的感情,然后才向她求婚,求婚很顺利地通过了,因为这是一个男才女貌的完美结合,大家都为他们祝福。然而这对于门德尔松的音乐才华的发展却是不幸的,他因此丧失了体验爱情这一最丰富的创作源泉的复杂深刻性的机会,他所体验到的是一种平静的让天才窒息的甜蜜,这种甜蜜可以催生出优美的作品,却孕育不出伟大的作品。另外这三首作品所体现的宁静的幸福表明成熟期的门德尔松在与世俗的交往中太顺利了,这种顺利使早年萌芽的矛盾因素被一种假象所冻结。事实上,虽然我们说门德尔松比莫扎特更早熟早慧,但前者的作品总数却远少于后者,虽然前者甚至比后者多活了几年。当莫扎特反抗宫廷的束缚走向贫困的自由创作生涯时,他的才华得到了极大的激发;而门德尔松却在欧洲各国各阶层中左右逢源,事务不断,他向世界妥协得太多了。





对于门德尔松而言,他的姐姐芳妮就是那个最重要的人。门德尔松与姐姐芳妮从小一起长大,并拥有相同的的艺术敏感度,可谓知音。1847年,在一次家庭音乐会中,芳妮在钢琴上突然全身瘫痪,随后猝然离世,这给予了门德尔松人生致命的打击。此时年仅38岁、疾病缠身的门德尔松意识到了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向尽头。在痛苦、绝望、恐惧、焦虑中,门德尔松写下了他人生的最后一部作品:f小调弦乐四重奏op80。虽然这是一首无标题作品,但是我们的意志究竟会在死亡中毁灭还是超越?门德尔松做出了他的选择。


f小调弦乐四重奏op80


门德尔松的六首弦乐四重奏,就是他一生的内心写照,包含了早期和晚年两个重要转折点的心路历程。他的矛盾在经历了漫长的让世人艳羡的幸福的窒息后是如此突然地迸发成为毁灭性的悲剧,因此门德尔松罕见的天才仅仅在一个过于狭隘的范畴中创造出了令世人瞩目的奇迹,这不能不说是他个人的悲剧所造成的人类文明的悲剧。



“只有最重要的人离别时,死亡才真正揭开了他的面纱。”--马尔克斯



世界著名指挥家洛林·马泽尔(Lorin Maazel)在听完琥珀四重奏的演出后盛赞:“琥珀四重奏...一组卓越的四重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为琥珀四重奏赠言”余音绕梁“、世界最富盛名的四重奏ALBAN BERG QUARTET第一小提琴 Günter Pichler先生称琥珀四重奏为“未来世界四重奏的引领者。




一场演出把小编成功的吸粉,今晚的演出掌声太热烈,你们定会在赞美声中光荣的进步,只因你们说你们共同的爱好是互相批评。



最后,在演出后的采访中,琥珀四重奏的各位表示,如同十一年前一样,琥珀四重奏的每一位成员至今没有停滞一秒,虽然他们心中所期待的音乐之光距离他们仍然很远,但是他们知道它就在那里,并为了那一丝光亮前进着。我们也祝福他们,能像他们组合的名字一样,如琥珀会一点一点将自身的杂质净化掉,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拥有不断自我净化的品质。



在音乐会开始之前,是观众的互动环节,观众们踊跃地参与到问答中,收获到的是六月七号与六月八号的《绿色二人转》及六月十号《送你一朵玫瑰花》的门票,带着音乐会后的好心情及满满的收获,可以美美的睡个好觉了。

 

第一小提琴:宁方亮 / First Violin: Fangliang Ning

第二小提琴:苏雅菁 /Second Violin: Yajing Su

中  提  琴:戚  望 / Viola: Wang Qi

大  提  琴:杨一晨 / Cello: Yichen Yang